第一章 發展基礎
第一節 “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成就
“十二五”期間,我省旅游產業持續加大投入,完善功能設施,注重市場營銷,改善服務品質,旅游產品競爭力、市場影響力和綜合帶動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為全省擴內需、調結構、促轉型、穩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規模日益壯大。2015年,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5.18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035億元,年均增長14%和15.8%。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9.9%上升到2015年的13.3%。旅游產業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十二五”期間全省旅游招商引資總額達7200億元。
發展合力日益凝聚。建立了河南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意見》(豫政〔2014〕44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辦〔2014〕152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土地、財政、稅費、金融等方面對旅游產業給予了支持,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
產品供給日益豐富。景區提質增效步伐不斷加快,旅游產品體系更加完善。“十二五”期間,全省新增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53家。云臺山等5家景區被評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堯山溫泉旅游度假區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快速發展,欒川縣重渡溝村、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發展的典范。紅色旅游品牌建設穩步推進,新增6家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旅游形象日益靚麗。“老家河南”國內旅游形象和“河南·中國歷史開始的地方”國際旅游形象得到普遍認可,品牌傳播效應明顯。通過開展回老家過大年、重走客家路、探訪中原古都、老家河南·尋城記等旅游營銷推廣活動,進一步拓展了客源市場;開展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三門峽黃河文化旅游節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我省旅游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帶動功能日益凸顯。旅游產業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脫貧致富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顯現。2015年,全省旅游從業人數達200萬人。“十二五”期間,全省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實現100萬貧困人口脫貧,占全省脫貧人數的15%。旅游產業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第二節 “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我省旅游產業發展將迎來新一輪戰略機遇期和發展黃金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大眾旅游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假日制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快速發展,旅游消費得到快速釋放,為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和更為有利的產業政策,促進增加有效供給,促進中高端產品開發,優化旅游供給結構,推動旅游產業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產業被確立為幸福產業有利于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旅游產業作為惠民生的重要領域,成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將推動各地政府更加重視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更多城鄉居民參與旅游,帶動企業投資旅游,旅游產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旅游產業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一帶一路”建設為跨區域、跨國界政策融合、設施互通、旅游合作帶來難得機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中原城市群等“三區一群”戰略實施為我省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十三五”期間,我省旅游產業仍將處于結構調整期和矛盾凸顯期,面臨不少挑戰:旅游開發整合提升不夠,融合發展不夠,有效供給不足,要素集中布局、產業集群培育、功能集合構建不夠;旅游資源挖掘營銷不夠,國際旅游目的地競爭力不強,旅游品牌、龍頭企業較少,入境游占比較低;旅游功能配套不夠,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旅游交通與公共交通銜接不夠充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能力不強等。這些問題需要在“十三五”期間認真加以解決。
第三節 “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我省旅游產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消費大眾化。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推進,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助游、自駕游成為主要出游方式。
需求品質化。人民群眾休閑度假需求快速增長,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個性化、特色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質化和中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
競爭國際化。各地普遍將發展旅游產業作為參與國際市場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紛紛出臺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旅游市場全球化、旅游競爭國際化,競爭領域從爭奪客源市場擴大到旅游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
發展全域化。以抓點為特征的景點旅游發展模式向區域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旅游產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度融合。
產業現代化??茖W技術、文化創意、經營管理和高端人才對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旅游產業的應用更加廣泛。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