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宇松
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 創建又富又美新濟源
近年來,作為以“五小工業”起步的重工業城市,濟源亟待突破瓶頸、轉型發展。2014年開始“全域旅游”發展探討;2015年全域旅游工作全面啟動;2016年2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全域旅游戰略深入實施。占得天獨厚資源優勢,得城鄉一體化發展沃土,借愚公移山精神之力,濟源發展全域旅游,可為、敢為、有為。
一、全域規劃一體化,繪制“宜居宜游”新藍圖
處于產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濟源提出“工業強市、旅游富民”戰略,將“全域旅游”定位為“十三五”期間戰略工程進行全域規劃。
二、全域體制一體化,提供“共建共榮”大保障
濟源從政府、企業、社會層面進行改革創新,把全域旅游作為綜合性、創新性工程,建立相應的領導體系、保障機制和市場體制,凝聚起全域旅游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全域產業一體化,激發“融合發展”新潛力
濟源在規劃銜接、部門協同、產業融合方面,圍繞“旅游+”做足融合文章,激發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潛力,充分彰顯旅游產業的帶動性、包容性。
四、全域交通一體化,構建“快旅慢游”新格局
“十二五”期間,濟源率先在全省實現“鎮鎮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柏油路,“組組通”硬化路,旅游交通聯通、旅游交通配套、旅游交通美化始終是重要內容。
五、全域服務一體化,營造“主客共享”大空間
濟源2005年成為全省唯一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2014年成為全省全域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城鎮化率達到59.4%,全域服務一體化提升成為全域城鄉一體化惠民利民的又一“撬動點”。
六、全域生態一體化,打造“惠民饗客”大民生
濟源持續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創建工作,大大改善全域生態環境,碧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藍天白云成為綠色招牌。
開封市政協副主席、旅發委主任劉震
狠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開創全域旅游新天地
一年來,開封市旅游行業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1234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戰略目標,以信息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為主線,按照“抓優勢、抓短板、抓重點”的工作方法,始終保持“有激情、有自信、有定力”的工作狀態,攻堅克難,務實重干,著力推進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保持了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累計旅游接待5080.1萬人次,同比增長13.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98.6億元,同比增長62.6%,各項指標再創新高。
在接下來的旅游工作中,開封將重點做到四個抓:
一、抓好公共政策供給,著力激發城市旅游產業活力
二、抓好公共產品供給,著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三、抓好公共設施供給,著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
四、抓好放管服一體統籌,著力優化城市消費環境。
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杜中強
傳承文化 創新模式 激活市場 持續提升駐馬店旅游營銷水平
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明確提出了打造生態休閑旅游基地的發展戰略,出臺了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將旅游業發展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大力推動駐馬店旅游業發展“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
為持續提升駐馬店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撬動旅游大市場,駐馬店市深入挖掘優秀文化資源,堅持市場導向,在旅游宣傳促銷方面作了一些創新嘗試,探索走出了“大聯盟·微營銷”的旅游宣傳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拓展效果。近三年來,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
一、打好文化傳承牌,旅游只有與文化結合,給人的體驗才更深刻、更持久。
二、打好聯盟營銷牌,近年來,駐馬店相繼牽頭成立了“豫南旅游聯盟”、“鄂豫皖旅游聯盟”,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成為全國區域旅游聯盟聯合宣傳促銷的典范,開創了全國旅游聯盟實質性合作新格局。
三、打好專列營銷牌,為提升旅游宣傳促銷的針對性和精準度,駐馬店先后與武漢中南國際旅行社、湖北萬達新航線國際旅行社、中華旅游業聯盟、湖北康輝國際旅行社等旅行商、旅游業聯盟簽訂了專列、包機協議,先后接待了10多列武漢、洛陽的旅游專列,“旅游專列營銷”已成為助推駐馬店旅游產業發展的品牌。
四、打好主題營銷牌,駐馬店市在“走出去、請進來”進行旅游市場拓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全面提升駐馬店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
嵩縣人民政府縣長宗玉紅
厚植綠水青山 打贏脫貧攻堅 努力探索“旅游+扶貧”的“嵩縣模式”
近幾年,嵩縣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把旅游扶貧作為重要抓手,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為載體,通過景區帶動、公司合作、社會幫扶、美麗鄉村建設、易地搬遷等方式,念好“帶、合、幫、建、搬”五字經,讓貧困群眾因旅游而富,讓鄉村因旅游而美,讓貧困縣因旅游而興,形成了“旅游帶動、脫貧加快”的良性發展局面。2016年,全縣接待游客12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益37.6億元,旅游業收入占農民家庭收入的比例達68%,全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萬人減少到2016年底的4.67萬人。
嵩縣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旅游扶貧新路子,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一個“帶”字,以景區帶動模式,加快景區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二、踐行一個“合”字,以公司合作模式,實現從輸血援助到造血幫扶的轉變
三、落實一個“幫”字,以社會幫扶模式,匯聚愛心助力精準扶貧
四、推廣一個“建”字,以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打造“全域旅游”帶動“全域脫貧”
五、創新一個“搬”字,以易地搬遷模式,助力困難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焦作市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
深化旅游體制機制改革 構建全域旅游發展空間
近年來,修武縣主動順應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趨勢,圍繞打造“中國超級旅游目的地、中原養生地核心區”品牌,將旅游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推動旅游發展的根本舉措,初步形成了“項目建設為全域旅游做支撐、服務業為全域旅游做配套、城市綠化為全域旅游做產品、輿論宣傳為全域旅游做保障、改革創新為全域旅游添活力”的大旅游發展格局。2016年,修武縣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目錄,全縣共接待游客886.7萬人,旅游綜合收入39.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09%、13.05%,旅游業已成為修武最有爆發力和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
在旅游機制體制改革上,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創新旅游發展協調機制,凝聚大旅游發展強大合力
二、創新旅游綜合監管體制,打造不讓一名游客受委屈的服務環境
三、創新旅游項目推進機制,搶占高成長性服務業制高點
四、創新旅游市場營銷機制,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宣傳體系
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景區主任馬和平
紅旗渠旅游揚帆再起航
紅旗渠風景區歷時26年,由單一的水利灌溉工程發展為“人文與山水最完美、最和諧組合的經典景區”;由原來的“政企不分”管理模式成功轉型為“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現代化經營模式,并于2016年11月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紅旗渠風景區通過擴大旅游規模,豐富旅游線路,創新旅游形式,帶動了林州及周邊城市相關行業的飛速發展。
一、改革創新管理模式,促進景區快速健康發展
二、投資新建基礎設施,擴大景區規模
三、創建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景區知名度
四、以5A創建為契機,開創景區新征程
河南旅游策劃,市場運營,旅游推介會,服務外包,資源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