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內鄉縣依托資源優勢,強力實施“旅游名縣”發展戰略,縣域經濟飛速發展,城鄉面貌極大改觀,山區群眾脫貧致富也走上了一條寬廣大道。隨著內鄉縣委、縣政府將寶天曼生態文化旅游區爭創5A作為“旅游名縣”戰略的標志性工程、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發展的攻堅工程來加以組織,這條路會越走越寬敞。
讓旅游致富路向全域延伸
“創建5A級景區是內鄉旅游提質增效的載體,讓寶天曼生態文化旅游區內的20萬山區群眾全部依托旅游產業脫貧致富是創建5A級景區的初衷和目的。”內鄉縣縣委書記李長江在年初創建國家5A級景區誓師大會上擲地有聲地說道。
內鄉縣創建國家5A級景區是按照“全域都是景觀、全域都是旅游”的產業提升思路,全域化整合文化旅游資源,以內鄉縣衙、寶天曼峽谷漂流和寶天曼三家4A級龍頭景區為重點,以景觀化旅游公路為軸線,以“所見皆為風景、所處都是景區”的建設標準,建設一個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功能齊全的區域化旅游景區——“寶天曼生態文化旅游區”,在旅游公路沿線形成一個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旅游產業經濟帶和景觀帶,有效帶動縣城中心城鎮及沿線鄉村的集聚式旅游產業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內鄉縣5A級景區創建融入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改變了以往內鄉旅游只集中在七里坪鄉、夏館鎮兩個鄉鎮,現在同時還輻射帶動湍東鎮、余關鎮、赤眉鎮、灌漲鎮等沿線鄉鎮。大力發展“十萬畝油桃、十萬畝桃核”、茶葉、菊花、葡萄、柑橘等產業,走出了一條“農業種植+采摘游+深加工”的產業化發展道路,開辟吳埡石頭村、赤眉油桃溝、大橋楊溝桔子等多條新型鄉村旅游線路,鄉村旅游發展風生水起,旅游沿線居民在家門口致富,山區群眾笑容燦爛。
走進內鄉猶如走進一幅碩大的生態美麗畫卷之中。每年3月至5月,全國最大的無公害油桃基地——內鄉赤眉鎮油桃溝美景惹人醉,游人如織,群眾通過經營農家賓館、出售土特產等方式,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過去我們很向往城里人的生活,現在我們這里的條件不比城里差多少,住上了如城里小區一樣的公寓樓,在家門口就可上班拿工資,坐在家里就能拿土地流轉的租金和分紅,還有青山綠水哩……”余關鎮黃楝村興盛社區的農民丁文廣,用實實在在的生活現狀,詮釋著全域旅游帶來的鄉村生活。7月走進“中國核桃之鄉”余關鎮10萬畝薄殼核桃基地,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果農們正忙著采摘高蛋白、低脂肪、果仁脆甜的青皮核桃,這些核桃將遠銷西安、山東等地。核桃基地浩林果業的種植總面積達10.6萬畝,已掛果面積5.5萬畝,年核桃產量650萬公斤,浩林公司固定用工600多人,季節性用工達到1000人以上,群眾農閑時在公司上班,農忙時種地兩不誤,有的還從事物流、商貿、服務、飯店等行業,高的月工資在3000元左右。8月走進灌漲鎮郭營村的優質葡萄基地,果農郭國義在采摘葡萄,“快嘗嘗,這葡萄可真甜,這可是自然成熟的葡萄”,郭國義正在地頭熱情地招呼游客品嘗,來自南陽的自駕車游客品嘗后,紛紛加入到采摘隊伍。10月的大橋鄉楊溝桔子成熟時節,黃澄澄的桔子掛滿枝頭,吸引周邊游客紛至沓來,體驗鄉村采摘樂趣。
現如今,行駛在寶天曼生態文化旅游的快速通道上,道路兩邊的鄉村美景如畫,小山村也有大風景,讓游客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