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讓人心情愉悅。然而,旅途中,即使做足攻略也難免遇到各種狀況,特別是毫無防備的消費陷阱的出現,會讓人陷入囧途。所以,在出發之前,市民有必要注意一下常見的4大消費陷阱。![]() 目前,很多商家做營銷活動都喜歡推出免費贈送精品游、出國游等福利,消費者往往抵不住誘惑積極參加此類活動。然而,真實情況并沒有消費者想得那么簡單。據了解,此類贈送的旅游產品并非全免,其背后隱藏較大消費陷阱,比如降低服務標準、減少景區瀏覽、增加強制購物等,消費者不可因為獲贈而減少防備心理,從而讓商家從自己身上牟取暴利。 勿信虛假宣傳 對于旅行,很大一部分人會選擇跟團,特別是出境游,語言不通,要依賴導游,但是在選擇旅行社和旅游產品時,切勿被其虛假宣傳糊弄。當下,旅游宣傳方式多樣,并且表面上看起來服務非常熱情、到位,消費者在做出旅游決定前,要詳細詢問經營者在廣告宣傳中的承諾事項,核對清楚。謹防不法經營者為招徠游客,夸大其詞,而對服務項目、服務費用、購物環節等敘述含糊其詞。 ![]() 常言道一分價錢一分貨。消費者在旅行過程中,要學會理性消費,除了避開漫天要價,還要謹防因貪圖便宜而走進低價陷阱。消費者在選擇旅行團時要參考相關機構發布的成本指導價,根據自己需求合理選擇。不要輕信低價招徠。不法經營者往往是利用旅游線路同質化高、客源地與目的地信息不對稱等現狀,惡意比拼價格,以各種名目低價攬客、低價營銷,以掩蓋其“低價格招徠”背后的“高定價購物”、“高回扣盈利”的目的。 遠離購物欺詐 消費者外出旅行避免不了購買一些珠寶、特產和紀念品等,然而,當前市場仍存在較為嚴重的欺騙誘導游客購物的情況。所以,消費者一定要多長心眼兒,注意辨別商品真偽、質量及價格;要索要購物發票并保存好保質書及發票等有效憑證,一旦發現消費權益受損,以合理維權;要貨比三家。同時,消費者有權拒絕參加旅行社及導游在合同之外安排的購物活動,參加合同中約定的購物活動時應慎重鑒別質量和價格,警惕不法分子兜售的假冒偽劣商品,防止被欺詐。 |